Sunday 15 July 2012

緋闻殃及池角@谢梅虹


《星洲日报》〈大北马〉记者评论“笔笔皆是”  2012年7月9日 


有人说,新闻从业员“行情亮”,有事问记者,十之八九可以找到答案。同业认為,这是对记者人面广、消息灵通的褒扬,可也有同业解读為记者够八卦,所以无事不晓。


当了十多廿年无冕王帝,曾经為无数读者及民眾“指点迷津”,在能力范围之内,尽量给予方便和援手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


最近,我险些成為林冠英和《光明日报》“对峙”的证人之一。突然受到各界关注,令我感到很不自在,感觉自己踩到地雷。


记者、首长助理、报馆高层,我们都是职业上息息相关,却没有衝突的人,大家离开工作岗位,恪守原则,私下其实可以无所不谈,弄成僵局,对大家都没有好处。


林冠英為了报馆高层提到的一篇评论文章,解读為向他挑衅而大发雷霆,让我感到很意外。


首长把此事解读為挑衅,在反击这篇评论之餘,也将《光明日报》另一名专栏作者东方惠的作品牵扯进来,此举让人觉得,林冠英是在借题发挥,甚於被人挑衅。


要知道,任何一句话,必须有语气、表情或肢体上的配合,才能让解读出“挑衅”的味道,林冠英并没有亲眼目睹当事人说话时的神情体态,就把一句话理解為带有“挑衅”,失却客观精神。


当一个朋友打电话来求证“他有没有这样说”时,直接或非直接,已经是一段友情的试验。為了“交战”,他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。


最近出门,常常被人提问此事是否真有内情,是不是给朋友出卖了?原来这场风波的杀伤力,包括我和首长助理多年的友情,也受到考验。


政治和演艺界的异曲同工之处,是靠民眾的支持才能发光发热;贵為一州之长,要更能接纳不同意见、看法乃至批判,在其管治下,各领域的发展才能百花齐放。


同业们说,我国政治两线制抬头后,街坊政治却变得很敏感,即使是上巴剎买菜的“安娣”,分分鐘会因為政见不同而大打出手,朋友变成敌人。


政治立场不同不能成為朋友?职业性质对立者最终会闹翻收场?我想老百姓们的政治观感,还不至於疯狂到这种地步。


林冠英目前是我国人气最旺的华裔政治人物,在爆发桃色緋闻时,因為缺乏佐证,大部份人都相信这场风波不会折损他在华社的人气,但跟报馆的“角力”风波,却是很多同业始料不及的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